目前市场上导致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难的重要原因,那就是“车多桩少”;当万物互联的充电管理系统解决之后,若能满足一车配一桩的基础设施,那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就可以解决?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充电桩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现在新能源汽车的车主多,但是汽车充电桩普及的还是非常少,那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选址就很重要了。该如何合理规划充电桩建设,就成了一门值得探究的学问。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绿色交通工具,今后的普及速度会异常迅猛,未来的市场前景也是异常巨大的。
在全球能源和环境严重的大背景下,我国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与发展,
充/换电站作为发展电动汽车所必须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场兴建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运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整体系统由四部分组成:电动汽车充电桩、集中器、电池管理系统(BMS)、充电管理服务平台。
电动汽车充电桩(栓)的控制电路主要由嵌入式ARM处理器完成,用户可自助进行用户鉴权、
余额查询、计费查询等功能,也可提供语音输出接口,实现语音交互。用户可根据液晶显示屏指示选择4种充电模式:
包括按时计费充电、按电量充电、自动充满、按里程充电等。
电动汽车充电机控制器与集中器利用CAN总线进行数据交互,
集中器与服务器平台利用有线互联网或无线GPRS网络进行数据交互,
为了安全起见,电量计费和金额数据实现安全加密。
电池管理系统系统(BMS)的主要功能是电池的工作状态(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
预测动力电池的电池容量(SOC)和相应的剩余行驶里程,
进行电池管理以避免出现过放电、过充、过热和单体电池之间电压严重不平衡现象,
限度地利用电池存储能力和循环寿命。
1、直流充电桩电源输入电压:三相四线380VAC±15%,频率50Hz±5%;
2、IC卡操作,计费扣费,可识别身份,信息加密;
3、根据电池类型的差,常规充电充满需要5小时充慢方式,快速充电充满需要为1小时;
4、直流充电桩配置强制风冷;
5、充电过程,遇到异常状况自动报警并根据情况采取断电措施;
6、充电桩对电池的状态要,根据电池的温度,电压对充电曲线,充电电流,充电压自动调整;
7、每个充电桩自带操作器,以供用户进行充电方式选择和操作,并显示电动车电池状态和用户IC卡信息,
实现无人管理;
8、充电桩防护等级达到《GB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P54标准。
一、充电桩基础充电设施建设现状
我国将202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目标设定为五百万辆,配套设施充电桩将计划建设480万个、充电桩站点1.2万座。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8月份,我国充电桩保有量估算为7.4万个,充电站约2450座。目前距离目标值还是相差甚远,这就说明了充电桩的未来市场将会飞速发展。
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布局要满足城市的总体规划、电网规划、用户的分布和需求,以及建设和运营成本。然而,充电桩运营商还存在土地建设成本,服务能力的提升,回本周期的影响,使得市场上的充电桩的基础建设进程缓慢。
二、面对这些问题充电桩该如何因地制宜?
推动电动车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明确归类,之所以当前充电桩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关键在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归类不明确。充电基础设施应该按照以下四个层次进行建设:
、社区充电桩建设占主导。社区充电桩的建设主体应该是部门,而不是充电桩运营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充电桩的有效普及率,选择社区为主导是因为市场上私家车比其他运营车辆要多的多,夜间充电的电价会比白天便宜。
第二、利用工作场进行补电。受制于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影响,很多用户在驾驶到单位后,所剩电量不足以再开回家,而这就需要在单位附近场所进行补电。
第三、公共场合的应急充电设施。对于城市的商圈、写字楼等建设规划要结合交通、城市形态,同时需要统一标准。公共场合的充电设施建设才是运营商企业的建设网点。
第四、包括公共交通、未来城市物流等商业车队配套的基础设施。公共交通领域的充电设施建设具有网点分布较为单一的特点,由于车辆的功能属性不同,其运营模式也不同,这需要部门和运营商企业来共同协调完成。
具备漏电、短路、过压、欠压、过流等保护功能,确保充电桩(栓)安全可靠运行;防护等级IP54。
基本参数
按厂家批发价格零售、价格有优势。以上价格不包安装和运费,不含税,可开。厂家直营,质量放心,诚招各大工程商,代理商,经销商。本公司工厂位于广东省深圳市 佛山市,欢迎各位顾客莅临,诚招各地经销商、代理商,厂家货源,诚信厂家,货源充足,诚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