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雾区安全行车智能诱导防撞预警诱导灯是一款应用于雾天能见度低的条件下,提供了交通安全行车**的高智能诱导警示设备,它从能见度采集、车辆位置检测、能见度条件下主动诱导、行车轨迹和车距过近的防撞预警;还可提供恶劣天气声音预警、现场自动组网通讯、光能供电等多种业界领先的安全**及配套技术。功能配置模块化,具有多种应用组合模式适应低能见度环境下的选择。
本系统是一款多功能安全行车智能诱导设备,具有当前先进的事故主动防控技术,较高配置的系统内置了通讯链路及光能供电技术,可有效**本系统在长期连续阴雨日环境下正常工作;同时可根据需要直接嵌入更多恶劣天气道路交通安全**设备和技术模块,例如团雾检测模块、桥涵动态检测模块等,也可基于本系统所具有的通讯链路实现对第三方设备进行管控,解决了监控中心至设备安装点之间的控制问题和数据互传问题。
本系统是基于我国现有高速公路现状设计的智能安全行车诱导设备,在具体实施中无须敷设电缆,无须破坏高速公路路面及路侧装置结构,无须增加附加的立杆或横杆,仅通过合适的适配件即可有效安装在护栏立柱、水泥护墙等设施上。
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的“雾天防撞小良器”通过“黄灯引导,红灯慢行”警示,提示车辆减速慢行,安全通过雾区道路。在重要的桥梁、隧道、坡道和弯道处增设爆闪灯和振荡标线,在沿线的隧道墙壁上增加反光条引导,在特大桥上安装照明设施,在团雾多发路段起始端上游1~2公里处增设1组车距确认标志,在收费站下道口、服务区下道口附近增加黄闪灯,并设立警示标语。
1.1 系统研发背景
弯道、长坡、隧道进出口等险危路段在雾雨雪等恶劣天气情况下极易发生严重交通事故。研究表明,无论什么气候与路段条件,最核心的事故原因在于驾驶人员不能提前了解路段信息,意识疏忽,驾驶行为不当(如行驶速度过快)。以往危险路段的交通事故防范主要依靠反光型路标、诱导标志和警示牌等静态设施,效果有限。
针对雾、雨、雪等低能见度天气对车辆通行造成的影响,本公司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护结合、主动引导、被动防护”的先进安全理念,并研发出“雾区智能诱导防撞系统”,弥补了传统安全引导系统的不足,能够满足大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对车辆行驶速度限制和安全间距限制两方面的需求,降低雾天等低能见度天气对车辆通行的影响,提高道路行车安全。
雾区中能见度低,驾驶员看不清前方和周围的情况,对车辆间距的判断和控制都不容易掌握,而且许多驾驶员已经养成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驶的习惯,仅仅依靠驾驶员的视觉和直觉,无法较好保证行车安全。如果能够对路面车辆状况进行自动检测,使得前方车距过近时能够及时警告后车,督促司机减速,尽可能避免车辆追尾事件
第一级:待机状态。在能见度大于500m时,关闭诱导灯,设备处于低功耗模式。
第二级:道路轮廓强化模式功能。在能见度大于400小于500米时,系统进入道路轮廓强化模式。
第三级:行车主动诱导模式功能。在能见度大于300米小于400米时,系统进入行车主动诱导模式。
第四级:防止追尾警示模式功能。在能见度小于200米时,系统进入防止追尾警示模式,通过使用不同颜色的灯光警示后车前方有车辆行驶,从而保持车距,小心驾驶。
当能见度较低(达到设计的阈值)或者亮度较低(夜间)时,位于道路两侧的灯光引导系统处于工作状态,点亮黄色引导灯,关闭红色引导灯,从而在低能见度区朦胧的环境里以高反差的方式实现道路线形引导。该引导系统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均可提供长距离、高精度、高清晰的线形引导,从而保证车辆在雾天拥有一个比较安全的运行环境。
当能见度情况很差(达到设计的阈值)时,启动防追尾警示模式。有车辆通过诱导装置时,可触发上游一定组的诱导装置红色警示灯点亮,形成红色尾迹提示后车前方有车辆行驶并保持安全车距,此时其他诱导装置的黄色诱导灯可以同步闪烁,当车辆向前行驶经过下一组诱导装置时,红色尾迹会与车辆动态同步前移。
河南立达通高速公路雾天及恶劣天气行车诱导防撞系统;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行车安全预警、诱导、管理功能;采用全要素气象站采集器;智能诱导雾灯、信息公布、可变限速标志、超过车速抓拍等;对高速公路实时天气现象的感知,进行信息反馈,高速公路管理单位进行交通应急措施,对行驶车辆驾驶进行有效诱导和提示,减少驾驶人员安全预视距离快速下降时有可能导致的交通事故系数。96754:黄色
96755:5W
96752:太阳能警示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