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雾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极具危害性,在车流量大的路段引发多车追尾事故,被称为高速公路的“流动杀手”。安徽省公安厅获悉,近年来,省公安厅交警总队会同交通路政、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及高速公路经营单位,紧紧围绕**团雾天气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目标要求,对全省268处高速公路团雾多发路段进行排查治理,在收集掌握路段点位地形、气象等资料基础上,对53处重点团雾多发路段开展雾区智能诱导防撞系统建设,切实改善雾天通行环境。大限度地**行车安全。
秋冬季是团雾高发季,近年来,因高速突发团雾造成的交通事故时常见诸报端,因此团雾被誉为高速公路的“流动杀手”。近日,记者从安徽省公安交警总队获悉,安徽已经对全省高速53处重点团雾多发路段开展雾区智能诱导防撞系统建设。有了这一“神器”,驾驶人就能在闪烁变化的“防撞警示灯”引导下,最大限度地安全通过雾区。
在雾霾天气等低能见度条件下,“防撞警示灯”显示为黄色,驾驶员能通过“防撞警示灯”同步闪烁的黄色灯带能够准确判断出道路的轮廓,引导驾驶人安全通过雾区;当能见度进一步降低时,“防撞警示灯”同步闪烁的频率会自动加快;当距离前方行驶车辆间距小于50米时,所行驶区域的防撞警示灯会自动由黄色变为红色,同步闪烁的红色灯光带随着车辆移动,形成移动的“红色尾迹”, 尾迹长度默认75m,长度可以根据车辆速度动态调整。尾随的驾驶人员可以根据黄色灯带和红色灯带变化得到有效警示提醒,直观判断出路况和前车位置信息,从而保持安全距离,有序通过团雾区域,避免追尾事故的发生。
雾区车距控制:边缘标内置的车距检测器能够对雾区动态车辆进行检测和定位,并通过边缘标配置的警示灯对每一辆经过的车辆进行尾迹显示,使进入雾区的所有车辆均可获知自己与前车的距离,该功能主要针对团雾,可有效避免雾区追尾事故的发生。
l 联机控制功能:智能雾区引导系统外场装置边缘标具有无线自适应组网功能,边缘标直接安装在护栏立柱或护墙上,边缘标之间、边缘标与上位控制系统之间具有自适应无线组网功能,安装现场无需连线即可自动实现组网;智能雾区引导系统通过自带的能见度检测装置或指定的能见度数据源可实现自动控制,也可通过链路与上位控制系统组网并实现远程控制。
l 光能供电:创新的光能供电技术使本系统能够在国内几乎所有高速公路环境下正常运行,它解决了道路交通外场设备的供电难题,使用本技术的边缘标已经在外场累计连续运行26个月,系统至今运行正常。
l 自适应无线通讯:本系统解决了外场设备之间的通讯难题,设备之间无需连接通讯线路,只要在现场安装好设备后该设备即可自动进入外场通讯链路并实现有效通讯,防雾系统的实时控制通过该技术获得了有效的**。
l 同步闪烁主动引导功能:在雾区混沌的道路交通环境下,通过有规律的同步闪烁可获得zui大的视觉反差,进而获得的同步诱导效果。本系统的长距离同步线形诱导功能同步精度好,线形诱导效果非常明显。
l 动态车辆间隔距离检测及防撞预警功能,低能见度所致的道路交通事故绝大多数是追尾,有效检测动态车辆间隔距离是防范雾区事故的重点之一。本系统在检测到车辆间隔距离过近时会及时向后车发出预警信号,以避免追尾事故的发生。本功能基于实时能见度及对应的控制策略随时启动该功能,也可基于上位控制实现手动控制。
智能雾区主动诱导系统及雾区防撞预警系统是一款多功能安全行车智能诱导警示设备,包含多项专利的高技术集成产品,其功能设置重点是满足雾区道路及事故多发路段交通安全**需求,同时还可根据需要附加团雾检测、恶劣天气外场语音播报、高精度测速、光能供电等多种高技术先进功能模块;全系统模块化,可根据用户实际路况环境制作对应功能、指标、应用的需求等模块进行灵活裁剪和组合,能够限度降低用户投资并达到业界效果,全系统实施过程中基本没有,土建施工,全部设备均安装在高速公路护栏或水泥护墙上,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成本低的特点,设备具有少维护特点,平均每年维护一次即可满足全年运行要求。
在能见度较低情况下,当车辆通过雾天公路行车诱导系统控制范围内时,同侧间隔25米道路两侧诱导灯光不断变换红黄两色强光,清晰地显示出路面的宽度和路面情况,引导过往车辆安全通过浓雾区域。
雾天诱导装置在车辆通过该装置时会从黄光变为红光,虽灵敏度极高,但其感应装置会不间断感应移动的来车信号,不会被因其他物体或行人等遮挡感应装置后发生误报因此其安全性和诱导的准确性都极高。